山水园林城市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
图源:www.nanning.gov.cn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和城市规划建设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程中,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是需要跨越的一道重要关口。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亟需对重要生态区域开展生态修复,以优化国土空间结构和布局,实现国土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对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要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治,量水而行,保护生态屏障,构建生态廊道和生态网络,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已成为当前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领域落实“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要求的重要工作内容。
《南宁市生态修复总体规划》在以往“城市双修”中生态修复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融入了“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进行了初步探索,构建了以“本底评价、功能分区、修复提升”为一体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体系。
以“尊重南宁自然生态本底,修复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为理念,在对生命共同体进行系统评价的基础上,按照“一个目标、二元导向、三种尺度、四大类型、五大策略”的总体思路,即围绕“山水园林城市,生态宜居南宁”的目标定位,以目标和问题为双导向,在“区域、城市、片区”三种尺度上,以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整体保护为前提,按照“山、水、绿、棕”四大生态要素类型,提出“优格局、育青山、清绿水、焕绿城、修棕地”五大策略,以期有效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提升南宁整体生态环境质量。
总体技术路线
“双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重要依据。南宁市生态修复规划方案的制定,也应遵循“双评价”思路,先对生命共同体进行科学、系统的生态本底评价,识别南宁资源环境禀赋特征以及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和城市建设带来的主要问题。
南宁作为广西首府和环北部湾沿岸重要经济中心,一方面生态本底良好,山水林田湖草资源丰富;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南宁城市建设高速发展累积下来的许多生态环境矛盾与问题亟待解决。
| 生态格局破碎化,自然系统高度敏感。聚落用地加速拓展,生态用地持续减少,原有国土空间山水格局被破坏,山体丘陵、生态湿地等自然区域高度敏感。
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
| 山体受损被破坏,生态服务功能不足。速生桉占比过高,城郊地区生物群落结构单一,山体遭到开挖或短轮伐,生态、景观功能下降,生态服务功能不足。
山体受损情况
| 水环境问题突出,系统治水有待加强。水城建设核心目标有待优化,水安全存在风险,以往的黑臭水体整治不彻底、不系统、不科学,水体污染反弹严重。
城市内河水质变化
| 绿地系统不完善,生态建设品质较低。区域结构性绿地缺失,生态廊道、重要生态节点的建设滞后,绿地布局不均衡,生态服务功能缺失。
城市绿地服务范围分析
| 棕地有地灾隐患,存在环境污染问题。棕地布局分散,存在地灾隐患及环境污染问题,场地开发利用与棕地治理修复机制有待完善。
棕地空间分布情况
包括“优格局、育青山、清绿水、焕绿城、修棕地”五大策略。
| 策略一:优格局
优化生态功能区划
基于“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优化生态功能区划,指引国土空间开发和生态整治与修复。
生态功能区划
构建生态廊道网络
基于生态过程分析与模拟,计算障碍影响指数和生态连接度,模拟潜在生物通廊,建立国土空间生态廊道网络体系,分级分类提出管控要求。
生态廊道体系规划
完善生态安全格局
基于“斑块—廊道—基质”模型建立生态安全网络,构建山、水、田、城相互交融的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安全格局规划
保护蓝绿生态空间
创新生态发展理念,统筹国土空间开发与生态保护,划定生态控制线,严守核心生态空间,适当开展生态活动,兼顾生态资源保护与利用。
生态控制线规划
| 策略二:育青山
划分山体功能区
基于多源数据时空分析,识别山体范围,分类评价山体生态功能,划分山体生态保育区、山体水源地保护区等8大分区,分区指定保护政策。
山体功能分区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分类开展山体修复与利用
综合治理武鸣石漠化,修复大明山小水电流域生态环境,分类修复城区受损山体等。
优化山体群落结构
大力推进饮用水源地保护区速生桉林调整,稳妥推进自然保护区速生桉调整,延长重点地区速生桉林轮伐期,构建多树种多材种森林培育体系,保护和重塑山体生物多样性。
规划调整速生桉分布
构筑环城山体生态游憩带
依托中心城现状外围丰富的自然山水资源及人工水库,沿外环线及内外部山体,建设由郊野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构成的环城山体游憩带。
环城山体生态游憩带规划
| 策略三:清绿水
划分水体流域分区
依托自然流域结合用地和道路规划布局、雨水管网布置,划分24个流域分区,并根据城市建设情况,分为老城区、新老混合区等5类。
水体流域分区
提升流域水安全
构建多维系统耦合的防洪排涝体系,城市区防洪标准达到200年一遇,内河水系排水防涝标准不低于50年一遇的暴雨。将邕江取水口逐步上移,管控上游面源、工业源污染,提升饮用水水源安全。
防涝规划示意
分类修复流域水环境
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通过采取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活水补给、增强自净,增氧富氧、水质净化等三类措施,推进流域水环境修复。同时按照5类流域分区,针对不同分区的特征问题,分别提出应对策略。
水环境治理措施示意
>>以下三图左右滑动查看
措施一:控源截污、内源治理
措施二:活水补给、增强自净
措施三:增氧富氧、水质净化
分区水环境整治示意
完善流域水生态功能
改造硬化岸线护岸,增加岸线水质净化单元,营造蓝绿互换的弹性水生境。
| 策略四:焕绿城
划分绿地提升分区
依托中心城生态安全格局,划分生态廊道构建区、生态节点构建区、生态服务构建区。
绿地提升策略分区
加强廊道绿地建设
加强生态廊道沿线绿地建设,构筑通风廊道格局,提出生态绿楔及通风廊道控制要求,提高生态系统连通性。
廊道绿地建设
修复节点绿地功能
建设外围联系节点、大型生态节点、廊道交汇节点、内河河口节点,修复节点绿地,提升生态服务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节点绿地建设
完善绿地服务范围
以建设公园城市为目标,均衡绿地布局,构建次级生态网络,实现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全覆盖。
绿地服务范围完善内容
识别重点提升区域
通过绿地建设需求分析和绿地现状供给分析,识别绿地提升重点区域,指导绿地提升项目落实。
绿地重点提升区域识别
| 策略五:修棕地
划分棕地功能区
以棕地所在的矿产开采分区、重点片区为主要评价单元,划分生态改造区、生态维持区、生态恢复区,明确开发与保护需求情况。
棕地功能分区
明确棕地修复目的
以功能分区进行需求分析,从土地供应能力进行供给分析,两者耦合,明确高中度利用、中低度利用、保护或低度利用、保护等四类修复目的。
棕地修复目的示意
分类指导棕地修复
针对每类棕地特点,从地灾整治、污染治理、生态恢复、土地再利用四个方面开展棕地修复。
不同类型棕地修复策略
适度开展土地再利用
对于侧重后续利用的棕地,通过污染物有效去除,人工修复,打造城市公共空间或农用、林用;对于以保护为主的棕地,通过降低污染物流动性,自然修复,不进行开发利用。
结语
《南宁市生态修复总体规划》是围绕“山水园林城市,生态宜居南宁”的目标定位,在总体层面上,针对南宁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所进行的系统性部署,构建了以“本底评价、功能分区、修复提升”为一体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体系。
2018年1月,南宁市人民政府印发《南宁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总体工作方案》,全面开展生态修复工作。目前,已有诸多生态修复项目先后实施并取得了良好成效,南宁也被评为全国2018年美丽山水城市、2018年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下一步将结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完善生态修复总体规划内容,继续推进编制并实施相关专项规划和工程设计项目,以期有效提升南宁生态环境质量。
经过初步生态修复后的邕江
项目管理:徐建杰、王成坤
项目负责人:何舸
项目组成员:牛宇琛、郑琦、李梦露、王川涛、黄纪萍、李士翔、曹喆、崔东亮等。
感谢深圳分院罗彦、王泽坚、赵迎雪、张若冰,南宁自然资源局瞿昀、许硕明、周晗、潘梦等在项目编制和本文观点形成过程中提供的帮助。
本文得到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自设课题(2019-02)的支持。
. . .
近期阅读:
作者 | 何舸
中规院深圳分院城市基础设施研究中心
作者简介:
南京大学生态学硕士,高级城市规划师,注册城乡规划师、咨询工程师(投资),主要从事生态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海绵城市等方面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8篇。近年主要负责《威海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南宁市中心城生态安全格局研究及基本生态控制线规划》、《西安高新区城市生态修复专项规划》、《松山湖(生态园)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烟台市城市生态修复专项规划设计》等项目。
长按并识别图中二维码
关注城PLUS
感谢阅读 | 分享
联系我们
请在微信后留言